
經九路下穿隴海鐵路立交是西北最大的地下立交箱形橋,與隴海鐵路形成“火車上麵過,汽車下麵穿”的立體交通格局。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
新華網西安6月21日電(段博史夢)5月31日晚8時,經九路下穿隴海鐵路隧道工程迎來通車時刻,曆時數年分段施工的經九路終於全線貫通。經九路下穿隴海鐵路隧道工程通車,標誌著《西安市斷頭路打通工作實施方案(2019)》確定的58條斷頭路以及新增任務紅廟坡斷頭路打通工作均已全部完成,實現西安市斷頭路打通任務階段性清零。
打通斷頭路,盤活一座城。實施城市快速路、“三改一通一落地”等重點項目,是西安市迎“十四運會”、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重要任務。陸續啃掉的這些“硬骨頭”,解決了許多過去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幹成了許多過去想幹而沒有幹成的大事。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成投用,一批民生福祉項目備受讚譽,西安市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西安市是著名的世界文化名城、中國千年帝都,道路橫平豎直,但缺少支線,路網和立體交通滯後。加之城市快速發展和規劃落後於時代,城中村和各種大院的阻斷,形成不少斷頭路。私家車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更加劇了道路的占用,城市擁堵日益成為常態,屢屢登上我國主要城市擁堵榜單前列。

聚焦迎“十四運會”,西安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圖片來源:西安發布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2020年4月,為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迎接第十四屆全運會,西安市正式發布《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簡稱為“三年行動方案”)。旨在通過綜合治理和係統思維,從優化交通設施供給、提升公共交通效率、加大擁堵路段治理等為突破口,統籌城市交通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的難題,為群眾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環境。“三年行動方案”實施以來,一條條斷頭路打通、一個個快速路和立交通車、越來越多城中村列入拆遷計劃、三期批複地鐵建設明顯提速、一處處交通堵點和圍擋被治理,停車設施不斷加大供應和改造優化……城市交通路網建設通行效率明顯好轉。
加快城市公共立體交通體係建設提高通行效率
“這幾年西安新開的公交線路很多,車也比從前好等多了。去年地鐵5、6、9三線齊開,東南西北去哪都方便,我覺得以後出門都不用開車了。”西安市民王斌說,第十四屆全運會9月將在西安舉辦,從2020年開始很多區域和路段都在改造提升,斷頭路打通了,出行更方便了。

截至目前,西安地鐵開通線路和運營裏程達到7條線215公裏。圖片來源:西安發布
在5月12日舉行的“迎十四運會西安城市交通服務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西安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健說,為做好全運會公共交通服務保障工作,西安在國際港務區和滻灞生態區累計開通了全運專線1-10號線10條和會展專線1-5號線5條,有效填補了區域公交空白,加強了“三中心”與主城區的快捷聯通,方便了市民和遊客公交出行。
據介紹,近年來,西安市以全力備戰十四運會為契機,全麵開啟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加快城市公共交通體係建設,提升路網密度,增強服務水平,走出了一條具有國家中心城市特點的城市交通治理新路子。
與此同時,西安市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深化“公交都市”創建成果,大力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截至目前,西安地鐵開通線路和運營裏程達到7條線215公裏。作為十四屆全運會重要的交通設施配套工程,地鐵14號線6月底即將開通,屆時將與機場線貫通運營,串聯機場、北客站兩大綜合交通樞紐及奧體中心,對促進大西安城北及東部軸線區域發展意義重大。
據西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苗寶明介紹,聚焦迎“十四運會”、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西安市打通“58+1”條斷頭路,昆明路、朱宏路、新興南路、廣安路等一批城市快速路建成通車,城市快速路骨架體係已初具規模,為辦好“十四運會”提供了重要的交通基礎和設施保障。

西安市試點建設“透明工地”,讓圍欄不僅有“顏值”,也更有氣質。新華網王智超攝
在城市道路建設中,施工圍擋往往會給車輛和行人通行帶來很大不便,影響通行效率,造成擁堵。去年以來,西安市啟動占道圍擋變圍欄整治,建立電子檔案,實行開工備案、工期臨近預警和完工銷號製度,倒逼施工進度和文明程度。“重點整治圍而不建、圍而緩建、圍大建小等問題,督促企業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強化工地自身管理,讓路於民,營造暢通出行環境。”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張水利說。
據了解,目前西安已對1136處圍擋進行“透明化”整治,拆除不規範圍擋50.39公裏,更換透明圍欄209.5公裏,節約路麵占有率23%,新開工地要求100%使用透明圍欄。西安用透明化、網格化、柵欄化的“櫥窗式”施工圍欄,為全國占道施工區域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借鑒的先進經驗,交通出行的外部環境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精細化交通管理和疏導提升出行品質
“新城區西五路、華清西路等7個交通擁堵點,碑林區友誼東路、鹹寧西路等5個交通擁堵點,蓮湖區桃園路、大慶路等11個交通擁堵點,雁塔區小寨東路、電子西街等4個擁堵點,高新區高新四路等10個交通擁堵點……西二環、未央路、星火路、太白南路、長安路、環城東路6條路段被列為交通管理優化重要路段。”《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工作任務清單中,明確列出了由各區縣牽頭,公安、城管、規劃等單位配合,限定時間完成目標任務。

西安市五路口十字行人安全島。圖片來源:西安發布
四個路口大麵積的安全島,行人、非機動車分離的斑馬線,多個古色古香的多向位紅綠燈……日前,完成標準化路口建設的五路口十字、小寨十字以全新麵貌展現在市民麵前。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譚建華介紹,西安市開展緩堵保暢“擂台賽”,“一路口一方案、一路段一方案”協作完成54處片區綜合治理和211處路段、路口交通組織精細優化,其中可變車道、二次等候區、車讓人停止線後移5米、行人安全島、大貨車盲區警示帶、主動發光標誌及路名確認標誌等創新舉措相繼落地。
“通過整合相關大數據資源,結合現場踏勘分析,梳理明確任務要求,重點治理主要擁堵點、段、片54處。以學校和醫院為試點,加強學校和醫院周邊交通綜合治理,推動建立學校、醫院周邊交通綜合治理長效機製。”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秩序處處長李宇說。
通過道路“微改造”獲得交通“大提升”。在西安市唐都醫院,通過優化道路斷麵設計,在合理空間內將原有車道一變二,提高通行能力。按照“一燈一策”原則,對沿線兩處紅綠燈配時進行精細化管控,根據全天候不同時段各交叉口流量、流向特點,製定多時段多套配時方案,讓紅綠燈能夠精準適應不同時段流量變化。
為迎接“十四運會”,西安市啟動全市主城區信號燈智能化改造升級,組建信控中心,開展信號調優提升行動,力爭做到秒秒精確、分秒必爭。譚建華說,西安交警編製了《西安市中心城區道路交通管理設施建設規劃》《西安市城市道路交通信號控製係統建設技術導則》,製定了全交通信號燈智能化建設改造的長期規劃,指導全市各開發區開展智能信號係統建設工作。
據了解,圍繞涉賽迎賓線路保暢通工作,西安全麵推進道路信號燈智能化改造,實現對全市交通運行狀況的實時監測和全麵掌控。結合現有的“西安市綜合交通信息服務平台”,開展保障車輛、場館周邊及重點區域交通運行監測,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信息發布,引導公眾合理安排出行,最大限度減少賽事對市民和遊客出行影響。
係統思維綜合施策探索“停車難”破解之道

截至5月底,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420萬輛,位居全國第七,駕駛人突破500萬人。圖片來源:西安發布
據最新數據,西安市常住人口已達1295萬,機動車突破420萬輛。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和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城市停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劇了城市擁堵,城市停車矛盾也越來越突出。據了解,根據《三年行動方案》,除了經濟杠杆調節和加大公共交通供應外,加快停車場建設和優化也在不斷發力。
日前,2021年西安市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大會召開,活動總簽約合同項目215個、總投資3037.30億元。其中,涉及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項目。碑林區地處城市核心區,老舊小區集中,配建停車泊位缺口較大,停車難問題比較突出,為此碑林區全麵調動社會資源,主動摸排轄區閑置土地,加快推進停車場建設項目。
作為一家從事老舊小區立體車庫整體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的智慧停車公司,陝西天馳立體停車開發有限公司此次與碑林區簽約,計劃在西安市投資建設立體車位30000個,將極大緩解西安市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陝西天馳立體停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斌說:“西安城市發展機遇千載難逢,通過我們的技術和管理為這座城市發展貢獻力量,最大化發揮社會資金力量參與到城市更新當中。”
“停車難”問題不僅影響群眾生活,也困擾城市交通發展。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機動車保有量快速攀升,市區停車矛盾日漸突出。西安市提出充分利用閑置用地建設停車場,緩解停車壓力,實現盤活土地,配備停車設施,最大限度緩解“停車難”問題。
西安市長安區設置停車泊位500個的樊川公園停車場,和停車泊位300個的崔家莊西側停車場(中央公園配套停車場),方便到公園遊覽的市民停放車輛。針對群眾反映的小區停車位配比不足問題,西安交警長安大隊對轄區停車需求較大的路段進行調硏,增設海綿停車位和臨時占道停車位635個。長安區通過“末梢治理、為民服務”,各小區服務長對小區的停車位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共摸排出可向社會提供的1175個錯時共享車位。
據了解,2020年中心城區建成公共停車位8082個、P+R停車場7個,錯時共享停車場156處、停車位45695個。2021年已建成錯時共享停車位15863個、臨時停車位4063個,全市停車泊位供給能力全麵提升,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圖片來源:西安發布
“在長安西路快、慢車道兩側設置的300個海綿停車位真是為附近的居民解決了大問題。以前沒處停車,隻能停在路麵,不僅導致道路擁堵,稍不留神還會被罰款,現在大家共同遵守停車約定,真正發揮了‘海綿效應’。”家住西安市華城國際社區的張華剛說。
西安市交委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西安將全麵實施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工程,以迎接“十四運會”為突破,創新管理手段,盤活資源,挖掘潛能,增加供給,利用閑置土地緩解城區停車壓力,有效破解城市治理難題,讓市民生活更便捷、更舒心。2021年,西安還將持續增加停車資源供給,中心城區擬新建公共停車位5025個,有效利用閑置用地建設臨時停車場,全麵推廣建設錯時共享停車位。
魏斌說,希望政府部門統籌、調動各鏈條上的優質資源,集中力量建成城市級停車平台,並建立基礎數據庫實時更新,利用智慧停車大數據將信息向社會開放共享,讓市民從中受益,“政府與企業相輔相成,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為智慧停車建設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交通出行與大家息息相關,每名市民都是參與者。西安市以《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為抓手,從硬件建設、綠色出行、優化管理等方麵,不斷展開緩堵保暢和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工作,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旨在打通城市交通出行的“任督二脈”,讓城市更加宜居,市民出行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