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小夥伴想了解庭中有奇樹翻譯,今天小編專門整理了庭中有奇樹翻譯的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一覽:
庭中有奇樹
佚名〔兩漢〕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譯文
庭院裏一株佳美的樹,滿樹綠葉襯托著繁盛的花朵。
我攀著樹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贈送給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滿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間,可是天遙地遠,沒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
並不是此花有什麽珍貴,隻是有感於離別多時,想借著花兒表達思念之情罷了。
創作背景
《庭中有奇樹》是一首表現思婦憶遠的閨怨詩,是《古詩十九首》的第九首。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有多種說法。宇文所安認為中國早期詩歌是一個複製係統,找不到“古詩”早於建安時期的確鑿證據。至於《庭中有奇樹》的具體創作時間,則難以確考。
《庭中有奇樹》原文:
作者:漢代無名氏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翻譯:
庭院裏一株佳美的樹,滿樹綠葉襯托著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著樹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
花香充滿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間,可是天遙地遠,沒人能送到親人的手中。
並不是此花有什麽珍貴,隻是別離太久,想借著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
擴展資料:
此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所產生的深切懷念之情,以及長期盼歸又寄情無望而產生的憂愁。全詩八句,前四句描寫環境,後四句抒發情感。詩中每兩句提示一個完整的意象,四個意象正是起、承、轉、合的安排,層次井然,一氣嗬成,風格明快,情感深摯。
詩的開頭四句寫得很樸素,其中展現的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的一種場麵。但是把這種場麵和思婦懷遠的特定主題相結合,卻形成了一種深沉含蘊的意境。自第五句發生轉折,進入第二個層次。“馨香盈懷袖”一句緊承上麵“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兩句,同時描繪出花的珍貴和人物的神情。
詩的最後兩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是主人公無可奈何而說出的自我寬慰的話,同時也點明了全詩的主題。人生苦短,女人也如手中的鮮花,經不起時間的等待,更經受不起風吹雨打。
庭院有一株珍稀的樹。
該句出自漢代無名氏創作的一首文人五言詩《庭中有奇樹》。
原文: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譯文:
庭院有一株珍稀的樹,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春意盎然。我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樹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
花的香氣染滿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遙地遠,花不可能送到親人的手中。隻是癡癡地手執著花兒,久久地站在樹下,聽任香氣充滿懷袖而無可奈何。 這花有什麽珍貴呢,隻是因為別離太久,想借著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
文學鑒賞:
從前麵六句來看,詩人對於花的珍奇美麗,本來是極力讚揚的。可是寫到最後,突然又說“此物何足貴”,未免使人有點驚疑。其實,對花落下先抑的一筆,正是為了後揚“但感別經時”這一相思懷念的主題。
無論說花的可貴還是不足稀奇,都是為了表達同樣的思想感情。但這一抑一揚,詩的感情增強了,最後結句也顯得格外突出。
詩寫到這裏,算結束了。然而題外之意,仍然耐人尋味:主人公折花,原是為了解脫相思的痛苦,從中得到一點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兒無法寄達,平白又添了一層苦惱;相思懷念更加無法解脫。
以上就是庭中有奇樹翻譯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