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味全奶粉事件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味全奶粉事件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預覽:

- 1、味全奶粉事件
- 2、味全怎麽在大潤發下架了
- 3、最近幾年由於食品不安全所引發的大事件
一、味全奶粉事件
味全奶粉作為國內品牌之一,受之前“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也有很多人擔心味全奶粉存在一些自己不知道的質量問題,想要去關注下味全 奶粉事件 ,看看目前味全奶粉有哪些問題,下麵就隨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2008年的時候,味全奶粉被爆出有阪崎腸肝菌事件,當年一共銷毀了9.62頓的味全奶粉,涉案金額也非常巨大。受到該事件影響,味全奶粉自此在國內名氣慢慢跌落,產品銷量並不高。
在2012年時,味全奶粉也被媒體爆出醜聞,說它每年以千萬元從各地醫院購買產婦信息,從而做到精準銷售;在2014年,味全奶粉則被爆出已經過期一年,商家還在售賣,被處以10倍的罰款;2018年的時候台灣媒體則爆出味全奶粉中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動物用藥,該新聞出來後也引起大眾跟輿論廣泛關注。
可以見到這些年來發生在味全奶粉上的幾乎都是醜聞,而且每隔幾年就會出現比較大的一個醜聞,正是因為醜聞頻頻發生,市場對味全奶粉排斥性也比較大。不管是網絡還是線下,它目前的銷量都不高,大部分消費者對味全奶粉也是不信賴的態度。
二、味全怎麽在大潤發下架了
味全在大潤發下架了是質檢總局公布的一批進口味全奶粉被檢出阪岐腸杆菌。味全食品的三類配方奶粉被檢驗出含有致病菌阪岐腸杆菌消息後,市工商係統前天展開全市範圍內檢查,出動執法人員1200人次,對全市700多家超市,300多個食品批發及綜合市場,2800多家專賣店進行大規模抽查,目前在從化和番禺已發現該品牌奶粉,但其產地不是台灣,主要產地為杭州。
三、最近幾年由於食品不安全所引發的大事件
2005年 2月,在英國最大的食品製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產的產品中發現了被歐盟禁用的蘇丹紅一號 色素。不到1個月,蘇丹紅事件席卷中國。 4月 湖南省衛生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標識名稱為“正蒙牌黃金搭檔嬰兒奶粉”的產品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不符合有關國家衛生標準的要求,已導致當地一名嬰兒接受入院治療並診斷為營養不良。 5月底,浙江省工商局公布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20040921批次碘含量超標。 7月25日,新產薯片冒怪味,調查發現食品包裝袋殘留苯超標,質監部門曆年來對食品包裝袋抽查的合格率僅半數左右,其中有的奶粉袋居然苯超標10倍。 8月,福建、江西及安徽等地出口的鰻魚產品,被驗出含有孔雀石綠,國家質檢總局首次下令全麵回收,數日後香港更發現多種淡水魚含有孔雀石綠,中國因此禁止所有淡水魚出口到香港。 8月18日,江蘇維維乳業有限公司在上海被查酵母菌數嚴重超標。 上海出現“人造奶”,破皮鞋竟拿來製“牛奶”。 香港出現至少19人因吃烹製的新鮮帶子而中毒入院。隨後廣州也有15人因進食了毒帶子“中招”、廣西一民工食用毒帶子後身亡。廣州本地帶子銷量大跌,酒樓緊急封殺毒帶子。 2006年 2月6日,麥當勞承認在美國企業出售的麥當勞薯條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比以前增加了三分之一。 6月,北京第一例食用福壽螺導致的廣州管圓線蟲病患者確診。截至8月21日,北京市衛生局統計,全市確診的廣州管圓線蟲病病例達到70例。 7月,中央電視台曝光湖北武漢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造假分子還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劑、甜味劑、防腐劑、香精和色素等化學物質。 7月18日,不法分子用澱粉勾兌出營養元素嚴重不合格的中老年“空殼奶粉”,這些標稱“東方牌”和“寶元牌”的劣質奶粉甚至砷元素嚴重超標。 8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衛生局在某油脂廠內查扣原料油38600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經台州市和浙江省兩級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抽樣檢測,豬油中酸價和過氧化值嚴重超標,浙江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還檢出內含劇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8月,媒體曝光南京某沸騰魚鄉將摻有客人的口水、收桌掃進去的剩渣、紙巾、甚至還有煙頭的油,簡單過濾後再給人吃的“口水油”沸騰魚事件。 9月,一批來自浙江海鹽縣瘦肉精超標豬肉和內髒導致上海9個區336人次中毒。 11月,陽江市工商局在轄區7大農貿市場抽檢發現,九肚魚樣品全部含有禁用防腐劑甲醛,有的含量mg/kg 高達119.6,超標10多倍。 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廠生產的一些“紅心鹹鴨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蘇丹紅。 11月17日,上海市公布了對30件冰鮮或鮮活多寶魚的抽檢結果,30件樣品中全部被檢出硝基呋喃類代謝物,部分樣品還被檢出環丙沙星、氯黴素、紅黴素等多種禁用魚藥殘留,部分樣品土黴素超過國家標準限量要求。 2007年 4月12日,“龍鳳”、“思念”速凍食品檢出致病菌。 台灣“衛生署” 表示,從昆山陽澄湖水產公司進口的大閘蟹驗出含禁用致癌物質硝基喃代謝物。已經檢驗出3000多公斤“含有禁藥”的大閘蟹。 4月,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公布,在化驗的15個白飯魚樣本中,9個含有甲醛,分量為每公斤含160毫克至620毫克。 菲律賓宣布,抽查市麵多款中國食品樣本後,發現其中四款食品含甲醛等有害物質,其中包括上海冠生園公司生產的大白兔牛奶糖。 5月23,香港消委會與食物安全中心在樣本檢測中發現,“肯德基家鄉雞脆薯格”、“麥當勞中薯條”中均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酰胺。 11月,台灣著名食品企業味全食品一批嬰兒配方奶粉被檢驗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腸杆菌。 2008年 日本毒餃子事件。2008年初的日本“毒餃子”事件引發了中國的食品安全危機。 人造“新鮮紅棗”流入烏魯木齊市場, 人造“新鮮紅棗”主要經過兩道工序,著色和著味。鐵鍋裏放進醬油,使青棗變成紅色,並保持光澤。再次放進加入大量糖精鈉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 自7月始,全國各地陸續收治嬰兒泌尿係統結石患者多達1000餘人,9月11日,衛生部調查證實石家莊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汙染所致。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5-17 19:17
近年來,我國進入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期。劣質奶粉、“蘇丹紅”辣醬、毛發醬油、石蠟火鍋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溝油……“問題食品”之多、涉及範圍之廣、造成惡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談“食”色變的地步。商務部《我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盡管目前上市食品安全狀況逐年好轉,但食品安全仍存在超標、法律法規缺失、檢測及環保體係不健全等問題。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於50%。接二連三的食品安全問題,正在沉重地打擊人們的飲食信心……中國的食品怎麽了?明天我們還能吃什麽?本篇文章將持續更新2009年中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讓大家能夠有個清醒的認識:一、多美滋嬰兒奶粉問題起因:浙江多省63名嬰兒在飲用多美滋嬰兒配方奶粉後出現腎結石的症狀。 進展: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部署,上海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已與2009年2月11日開始對2008年9月14日前生產的“多美滋”奶粉的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調查。 結果:最後確認隻是虛驚一場,經相關部門查實該奶粉並無質量問題。疑問:那這63名嬰兒是因何而得腎結石的? 二、蒙牛特侖蘇OMP奶 起因:蒙牛特侖蘇OMP牛奶由於添加安全性不明物質OMP,它是蒙牛於2006年宣布與某機構聯合研發,從牛奶中發現的一種微量存在的天然活性牛奶蛋白。蒙牛聲稱,這種OMP蛋白對人體骨密度提高和促進骨骼合成代謝具有獨特機理和功效。但在中國對OMP的安全性尚未做出明確規定。進展: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於2月11日通過其官方網站,對蒙牛牛奶產品添加OMP一事做出正式回應稱:“目前國家正在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進行全麵的清理整頓。對蒙牛特侖蘇牛奶中的OMP物質的安全性,質檢總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研究。對研究結果,將以適當方式予以公布。” 結果:衛生部質檢總局等國家六部委組織認定,飲用特侖蘇OMP牛奶沒有健康危害。 反思:對於食品行業,為什麽企業可以在產品中隨意加入未經檢驗添加劑? 三、韓國的好麗友食品、海太飲料 起因:韓國的好麗友食品、海太飲料等6家生產商生產的食品和飲料由於使用了可能含有三聚氰胺的西班牙產的食品添加劑,相關食品已被下令召回。 進展:據好麗友食品的相關人士說,國內北方市場產品均是河北廊坊生產基地生產的,而上海等南方市場的產品均是上海青浦生產基地生產的。國內產品的原料采購與韓國總部是完全獨立的,大部分都使用國內原料,奶粉全部從法國、新西蘭進口
三鹿事件蓋棺定論
1.三鹿事件蓋棺定論
時間:2009年1月22日
入選理由:2008年曝光的三鹿奶粉事件,對奶製品行業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空前劫難,“三聚氰胺”一時間成為坊間最火爆的流行語。這個不為普通百姓所熟悉的詞語成為事件的絕對主角,一經披露,便引發了中國奶製品行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信任危機。
事件回放:2008年6月28日,位於蘭州市的解放軍第一醫院收治了首例患“腎結石”病症的嬰幼兒,據家長們反映,孩子從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莊三鹿集團所產的三鹿嬰幼兒奶粉。當年7月中旬,甘肅省衛生廳接到醫院嬰兒泌尿結石病例報告後,隨即展開了調查,並報告衛生部。隨後短短兩個多月,該醫院收治的患嬰人數就迅速擴大到14名。此後,全國陸續報道因食用三鹿乳製品而發生負反應的病例一度達幾百例。2008年12月23日,河北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布三鹿集團破產,該公司董事長田文華最終被判無期徒刑。2009年1月22日,三鹿事件最終宣判,塵埃落定。
點評:備受關注的三鹿奶粉賠償事件因三鹿破產程序被裁定終結而畫上句號。這一結果引起了結石患兒家長們的強烈反應。不少人認為,將受害最嚴重、最廣大的一個群體排除在賠償執行之外有失公平。企業可以破產,但企業的非法行為導致的社會責任不能因此一筆勾銷。當企業以非法手段侵害消費者健康權益時,就必須將賠償責任放在首位,這才是對生命健康權的尊重,這也有助於企業從業者樹立社會責任意識。我們回顧三鹿案件的始終,相對於強調企業的良心與監管的失責之外,最牽動人們內心的無疑是那些結石寶寶。可以說,三鹿可以倒掉,但國家、司法以及社會救濟不可缺失。
3.“毒餐具”再現餐桌
時間:2009年4月14日
入選理由:2009年4月12日,因使用國家禁用的工業用料——尿素甲醛樹脂生產仿瓷餐具,一批企業被央視曝光。用這種工業材料製成的仿瓷餐具,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會變成名副其實的毒餐具。
事件回放:2009年4月14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自通知發出起到5月15號,要針對仿瓷餐具的加工和生產進行一次集中性的全國執法大檢查。央視曝光的一些企業所使用的國家禁用工業用料——尿素甲醛樹脂,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遇到水會溶解,釋放出甲醛,而甲醛是一種公認的致癌物質。按照國家質檢總局規定,從2008年1月1日開始,所有仿瓷餐具生產企業必須獲得工業生產許可證才可以生產銷售。然而截至2009年3月,全國隻有30多家企業獲準生產,九成以上生產企業仍舊“無證經營”,仍在用禁用材料生產。甚至一些獲得許可證的企業也在使用禁用原料繼續生產。
點評:同“毒奶粉”事件一樣,在此次“毒餐具”事件中,整個行業也爆出了潛規則。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用“密胺”、“三聚氰胺”等關鍵詞進行搜索,類似“仿瓷餐具生產企業九成‘無證經營’”、“餐具違規使用有毒原料”等帖子讓人看了觸目驚心。實際上,仿瓷產品的主要成分本應是三聚氰胺。但用三聚氰胺製造一個仿瓷產品的成本是10塊錢;而用另外一種樹脂——尿素甲醛樹脂,則成本隻有4塊錢,甚至更低。又是一個典型的利益驅動暗黑結局。然而,看著市場上仍舊蹤跡可尋的毒餐具,僅有“檢查”的“通知”,是遠遠不夠的。餐具質量直接關係到人身健康和安全,特別是嬰幼兒的健康,更不容忽視。
2010食品安全大事件掃描
毒豇豆:農藥殘留嚴重超標
2010年1月,武漢市農業局在抽檢中發現來自海南省英洲鎮和崖城鎮的5個豇豆樣品水胺硫磷農藥殘留超標。水胺硫磷是一種高毒性農藥,它能經由食道、皮膚和呼吸道引起人體中毒。
地溝油:“打而複生”、禁而不絕
2010年3月,武漢工業學院教授何東平召開新聞發布會,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緊規範廢棄油脂收集工作。據統計,我國每年消耗油脂約2200萬噸,其中約330萬噸成為廢棄油脂。而“地溝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黃曲黴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偽紫砂:利益驅使“變身”要價
2010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市麵上熱銷的紫砂煲,其紫砂內膽不含紫砂,隻是普通陶土加化工原料染色而成。這些幾元到幾十元的陶土內膽,經過廠家加工包裝,成了“天然養生”的紫砂煲,以每個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漂白蘑菇:小學生考驗大政府
2010年7月,北京小學生張皓通過科學實驗對食用菌進行了熒光增白劑檢測。 11月底,“小學生調查蘑菇九成被漂白”等報道見報,成為社會熱點事件。 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通報對北京市場銷售食用菌熒光增白物質專項監測情況,稱樣品監測合格率為97.73%。小學生與政府部門調查結果的巨大反差引發公眾質疑。
毒奶粉:“借屍還魂”三度重來
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標奶粉 “卷土重來”: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一批送檢的奶粉樣品中,檢驗出三聚氰胺超出限量值標準。青海公安機關根據甘肅省提供的線索,協助質監部門對東垣乳製品廠問題奶粉進行了查封。警方查明,在這家乳製品廠發現的約38噸問題奶粉中,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達500餘倍。本報綜合
以上就是小編對於味全奶粉事件的相關信息的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上一篇:國家發展改革委:以舊換新補貼的家電產品增至12類
下一篇:光大期貨:1月8日軟商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