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宇隨身揣著兩部手機,一部用來工作,另一部也是。
“我得方便別人找到我,24小時開機,睡覺也不敢設靜音。”作為中鐵沈陽局高鐵動車運行故障問題的首問負責人和首席工程師,沈陽動車段地勤機械師王效宇不是一般的忙。常常是這個手機沒撂下,另一個手機又急三火四地響起來。
今年的國慶長假,客流一直保持高位,鐵路係統幾乎所有的動車組都開出來了,平日8節的車廂現在重聯到16節。別人可以輕鬆出去玩,王效宇和他的夥伴們不行,因為他們是“別人可以輕鬆出去玩”的幕後保障者。10月5日下午2點,跟著王效宇一同在動車維修大庫裏鑽上爬下,記者一頭汗,身寬體胖的王效宇卻顯得很輕鬆,背著沉沉的工具袋靈活得像隻猴子。“瞧見沒,動車前輪才是摩擦受損最多的,緊急製動就靠刹住前麵兩個輪子。”王效宇拿手電裏外照得仔細,臨了還不忘開個玩笑,“車輪一般不會出問題,但就怕來個‘二班’的。”
出乎意料的報警總是猝不及防。比如,有一次王效宇接到這樣的故障報警——已經進站的高鐵全列車門都打不開,遲滯的每一分鍾都會引起乘客焦慮不安。憑著自己多年打磨的“直覺”,王效宇判斷這是車內空氣負壓導致的,他指令隨車機械師先手動打開一個車門,車內外氣壓很快形成一致,全列車門順利打開。
這種緊急考驗不是天天有,不過小問題還是不少,僅10月5日當天報來的就有幾十條。王效宇把這些問題一一梳理,分出輕重緩急,挑出“主要矛盾”,然後和同事們一起商量解決方案,大家一起研究到半夜是常態。王效宇也不總在辦公室裏“遙控”指導,很多時候要到現場跟修。有時發現設備共性問題後還要與生產廠家溝通,為廠家提供改進建議。有時發現車廂廁所堵了還上手疏通下水管。有人奇怪,都當上首席工程師了,王效宇怎麽還“掏廁所”?王效宇輕描淡寫地說,趕上啥問題就解決啥問題,排除故障不能挑揀。當過隨車機械師的王效宇曾專職維修動車衛生間整整3年,這3年中沒敢處女朋友。有人說他是自討苦吃,別人疏通高鐵下水管都用“空壓機”強力去吹打,王效宇卻怕風力太大把下水管打穿,“那樣整個衛生間就報廢了”。王效宇舍不得,堅持用手掏,他說:“臭了我一個,清爽整列車。”
“發現問題又快又準,我們服他。”在同事高世博眼裏,全國鐵道行業技能競賽冠軍王效宇是“大神”一樣的存在。其他地勤機械師各管一攤,有主要負責輔助係統的,有專做電路分析的,但王效宇對動車五大係統(牽引、輔助、製動、車內、轉向架)全研究全在行。遇到較真碰硬的棘手難題,王效宇準是那個“兜底”的“急診大夫”。高世博舉了一個例子:“動車組空調不工作有很多影響因素,有一次接到問題報告,大家排查半天也沒找到原因。王效宇建議隨車機械師查看某個電路模塊的線插,果然找到了症結所在——線插被雨水腐蝕了。”
“哪有什麽神?”王效宇覺得庖丁解牛也不過“手熟罷了”。說實話,王效宇文化水平並不高,但他啃得動厚厚的動車檢修理論書,休息日他在圖書室一坐就是大半天。王效宇也不認為自己天資聰穎,他隻是在實踐操作中把失敗教訓和成功經驗一條條記下來、背下來。對於難以記牢的參數、圖紙,王效宇采用循環反複記憶法,走路背,躺在床上也背。學習和實戰讓他仿佛著了魔,經常在食堂或者宿舍裏一個人自說自話。
動車維修無小事。沈陽動車段是中鐵沈陽局唯一的動車組運用檢修段,日均檢修動車組40組。作為世界上首條穿越高寒地帶的高速鐵路,哈大高鐵自2012年正式開通運營以來,經受了冬季低溫天氣和大風大雪的嚴峻考驗,在王效宇與同事們的維護下未發生一起事故。“咱是黨員,有事跑在前頭,必須的。”王效宇說。
“不跟您聊了,我得去山海關一趟,有輛高鐵頂部高壓部件撞到飛禽出故障了。”10月6日上午10點,王效宇再次“出診”。
作者:孫潛彤
來源: 經濟日報